今年奧運會中國隊第33金,讓人驚喜又感動。很多人說,看完採訪內心想哭。
這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她叫全紅嬋。進國家隊不到7個月,參加的正式比賽不到10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破紀錄了。
8月5日下午,在跳水女子單人10米台決賽中,全紅嬋以466.2分領先第二名40.8分的巨大優勢奪冠。她彷彿掌握了“水花消失術”,五次三跳滿分。有網友說:“要不是滿分只有10分,妹妹還能拿更高的分。”
而全紅嬋苦練跳水拿金牌爭冠的背後理由,卻讓人心疼。面對媒體採訪,她說:
“我想贏得冠軍,賺很多錢給媽媽治病。”
為這一句話,沸點與淚點交匯,網友們瞬間破防。
為國爭光,為母親治病。這位2007年出生的“05後”小女孩,究竟是怎樣的人?
一個靠賣2萬塊錢甘蔗維生的家庭
在廣東省湛江市的麻章區有一個邁合村,這裡有大概400戶人家,398戶姓“全”,人均一年的收入是1.1萬元。村里有38個低保戶,紅嬋家是其中之一。
家裡五個孩子,紅嬋排第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哥哥在外打工,父親便將自己的七八畝地連同大兒子分得的十畝地一起耕作,三四畝種水稻自己家吃,其它都種上甘蔗。家裡主要的收入,便是每年賣甘蔗的近2萬塊錢,加上每個月3000的低保補助。
爸爸話不多,平日要操心的事兒卻不少,加上不太會用智能手機,全紅嬋平時主要跟哥哥全進華聯絡家裡的情況。
全進華初二沒讀完就輟學,“讀下去也是浪費錢,還不如找份活干”,於是他去當學徒,學擺盤,空閒自學果醬畫,後來又當了廚師。對於全紅嬋走體校這條路,他也跟家里人一樣從來不給壓力,“我們不像高端家庭,讀得到就讀,讀不到也沒事兒。”
雖然家里人不給她壓力,但對她永遠有期待和關愛。
全紅嬋的比賽,哥哥一場都不會落下。去年在上海當廚師,趕上妹妹的第一場奧運選拔賽,全進華就一邊炒菜,一邊用手機看直播。那天全紅嬋奪冠,他高興得請同事們喝了飲料。
全紅嬋四處參加比賽,有一次在上海,哥哥全進華來看她。
從靜安區到浦東新區,一個朋友騎電瓶車載著他從晚上9點騎到11點。然而酒店門口保安、警察管得很嚴,沒有工作證誰都不讓進!全紅嬋跑下了樓,卻仍有幾十米的間隔。
那一夜,兄妹倆隔著酒店玻璃幕門打視頻,聊了不到十分鐘,全紅嬋就得遵守作息去了,哥哥回到家,已經是凌晨1點。
去年三場奧運選拔賽,第一場就拿下冠軍的紅嬋瞬間成為最大的黑馬,引來眾多關注,不承想緊接而來的第二場比賽,她卻一落成為第五。哥哥後來問怎麼回事,得到的答復是:賽前採訪比較多,人有點懵。
然而那天因賽前採訪而發懵的全紅嬋,接受賽后採訪時竟也看不出來頹喪,依舊樂呵呵。這讓我們不由想到全紅嬋在廣東省隊的教練何威儀說的:“她在國家隊有個外號,大家都喊她‘紅姐’,就是因為她的大心臟。”
但即使這樣一個小小年紀就有大心臟的孩子,面對比賽失誤、訓練辛苦能一笑了之,採訪時被戳中心底,想到媽媽,心裡的酸澀還是會難以抑制地湧上來。
“我想贏得冠軍,賺很多錢給媽媽治病。”
“媽媽生病了,卻沒有告訴我”
2017年末,全紅嬋的母親乾了份給人做飯的零活,不承想在去工廠的路上被車撞壞肋骨,落下頑疾,先後住了幾次院,本就不充裕的家庭一下子被掏空。這一年,是全紅嬋在體校的第三年。
在一次採訪中,全紅嬋回想起這些事,告訴記者:“我媽媽之前有點生病,出過交通事故,住院過兩三次,但家裡有時候也不告訴我。”
理解父母不願意讓自己有壓力的苦心,全紅嬋卻仍然暗自有所背負。
“我打電話給我爸,他才告訴我這些,他讓我不要在意太多事情,但是媽媽治病要花挺多錢的,我就感覺自己也得掙錢,好寄回家給媽媽治病。”
不止家裡不想讓全紅嬋擔心,她自己其實也時常對父母“有所保留”。
“他們一般都會告訴我不要想太多,不管教練怎麼說,就听教練的,按教練說的去做。我也不敢跟他們講訓練的苦,怕他們知道。”
日夜艱苦的訓練換來賽場上的幾分鐘競技,從起跳到入水的時間很短,全紅嬋也沒想過一定要誰來看,賽后分享成績和喜悅是她至今僅存的“張揚”。
“爸爸要工作沒時間,可能看不了我的比賽,媽媽應該也沒空,她要做飯做家務,比賽完了我會打電話告訴他們,我得了第一名。”
而這一次,全紅嬋走上了奧運會的跳台,除了爸爸媽媽,還有全國人民見證她的高光時刻,所有人的時間都為她停留。
天降紫薇星
作為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全紅嬋本就受到外界更多一些的關注,大家好奇有之、期待有之,甚至質疑也有之。就在昨天,全紅嬋對這些情緒給出了最響亮的回應——5跳3滿分的金牌。
一瞬的沉靜過後,全網爆發了極大的討論熱潮,不少人在了解了全紅嬋的訓練歷程後,直呼她“天降紫薇星”。
早前寂寂無名,在國內奧運預選賽上橫空出世一鳴驚人;
入選國家隊不到一年就獲准出征奧運會,成為中國跳水“夢之隊”10人參賽名單上唯一一個非世界冠軍;
機緣巧合,因為奧運會推遲一年才堪堪跨過參賽年齡要求的門檻,成為本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年齡最小的成員;
5跳3滿分,以總分466.2打破世界紀錄,高敏、吳敏霞、陳若琳、郭晶晶四位跳水皇后為她尖叫歡呼。
就在網絡情緒一路高漲,“天才少女”“跳水神童”的讚嘆不絕於耳之時,全紅嬋在廣東省隊的教練何威儀發聲叫了停。
“首先她確實有這個條件,然後經過刻苦訓練才得到現在這個成績,而不只是什麼天才或者黑馬……”
“她非常能吃苦,對待訓練的態度是同年齡同一批運動員中最投入的……”
“她每次訓練都是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能力表現出來,一天要練習400多跳……”
人人都愛看天才橫空出世的意氣風發,但在現實中,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才是真正佔據了他們生活的大部分。
跳水的孩子六七歲開始訓練,全紅嬋也是在七歲那一年被湛江體育學院資深跳水教練陳華明找到的。
練跳水的講究線條美,腿型、手型都要符合標準。陳華明當時初步找來一批孩子,現場測立定跳遠,身高1.2米的小紅嬋,一蹦就是1.76米,用極強的爆發力征服了這位資深教練,成為了這一批入選的4個小孩之一。
名單報到體育局,學校很快便聯繫了家裡,“選上就去咯,反正有書讀”,全爸爸的想法很單純。就這樣,紅嬋跟跳水正式掛上了鉤。
初來乍到,那時全紅嬋不過才7歲。
“她特別潑辣,訓練的時候很衝。”陳華明說。有些動作,她敢帶頭做。克服恐懼是漸進式的,“一開始肯定害怕,有一點基礎後,再加一點難度。”
選定了苗子,還要想辦法讓孩子安心留在體校。很多小孩離不開家,苦一點、累一點,就退縮了、厭倦了,想回去。全紅嬋卻過渡得很平順。
6點半起床,7點半前吃完早餐,打掃完衛生,開始上文化課。 11點40分放學,吃完午餐休息到兩點半,然後訓練。
訓練分為陸上訓練和跳水練習,先室內再室外。從最簡單的開始,比如101、201……練跳和跑墊子最累。練跳的話,選一個15米的場地,往返跳算一趟,一次要跳20趟。
通常下午三點練跳水,平均要跳50次。年齡太小不能跳10米,高度是循序漸進的,從1米、3米跳板,到5米、7米跳台,直到10米跳台。長期的訓練在每個孩子的手心都留下了一層繭。
晚上還要自修,在宿舍空地練手臂、腰腹和腿部的力量。
體校的劉老師說,小學階段,孩子們做了什麼事,特別期待老師的表揚和肯定。其他的孩子會主動告訴老師“我乾了什麼”,但全紅嬋這孩子從來不把自己的功勞展示出來,不用嘴巴說,但看得到。她從來不偷懶。
主管生活的蘇老師也有感觸,別的孩子累了會撒嬌,嘴裡喊著“我不想讀了,我累死了,我想回家……”,但紅嬋不管多累,都笑嘻嘻的。
因為她來的時候就說過:“不想當逃兵。”如此,全紅嬋在體校度過了四個年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8年3月,全紅嬋因成績優秀被輸送到省隊。
更加完備的設施、更加艱苦的訓練、更多的競技比賽、新的伙伴、新的老師……彷彿一些都變了。但在這其中唯一不變的,是全紅嬋更加刻苦地埋頭訓練。
那段時間裡,全紅嬋的生活壓力依然存在。家裡仍十分困難,爸媽不會用手機轉賬。
好在教練對她悉心照料,生活費都給墊付,再加上省隊和國家的一些補貼,才渡過艱難時刻。
愛吃辣條的小妹妹
夢想是開一個小賣部
拋去冠軍的頭銜、天資的加冕、心底對家人一些沉重的牽掛,全紅嬋也還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
因為剪了短髮,參加直播時被觀眾誤以為是小男孩,會把頭埋進同隊姐姐的肩頭小聲嘀咕:“嗚嗚好傷心啊……”;
被問到訓練之餘喜歡做什麼,她跟這個年齡的孩子一樣被手機遊戲深深吸引,但由於未成年,系統嚴格限制了玩耍時間讓她頗為遺憾;
直言喜歡吃辣條引得大家紛紛感嘆“我跟冠軍愛好一樣!”,更有品牌放話,全紅嬋以後所有的辣條都被他們承包了;
至今最大的夢想是開一家小賣部,這個要求還一度難倒想滿足妹妹“小”心願的全進華,如今,廣東一家公司聞言直接送來了商舖……
新的一個採訪裡面,記者問14歲的全紅嬋放假會去哪裡?
全紅嬋幾乎沒有思考:“放假就會回家,回家又沒去別的地方玩,就是在家裡。”
頓了頓,她看一眼記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補充道:“我連遊樂園還沒去過”,然後自己也笑了,說:“動物園我也沒去過。”
記者又問她奧運會結束之後想做什麼?
“想去遊樂園,去玩一些抓娃娃之類的……”
這一小段對答再一次戳中不少人心底的軟處,心酸過後轉念一想,網友招呼起了今年10米氣步槍的冠軍“楊大妞”楊倩,喊她去給妹妹多打些娃娃回來。
得到的回復是:“來吧,組個團”。
全網上下都在齊心協力寵愛全紅嬋這個妹妹,個中感情複雜又純粹——欣喜於她為國爭光、心疼於她苦累不談、欣慰於她踏實懂事。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只一次金牌的凱旋
為國奪冠,為母親治病。背後是貧寒的家境、沉穩的性格、拼搏的品質……這些因素組合出現在一個14歲的小姑娘身上。
讓我想起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傳說:
聖火被天父宙斯所掌管,宙斯禁止人類用火。普羅米修斯看到人類的困苦,為了拯救人類,他從奧林匹斯山盜取了火。
宙斯知道後很憤怒,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宙斯將他鎖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每天派一隻鷹去吃他的肝,又讓他的肝每天重新長上,讓他日日承受被惡鷹啄食肝臟的痛苦。
火神赫菲斯托斯看不下去了,對普羅米修斯說:“只要你承認錯誤,歸還火種,我一定請求宙斯饒恕你。”
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說:“為人類造福,有什麼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這就是盜火者的故事。
普羅米修斯盜取的是火種,更是人類不屈的意志,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希望。
為了銘記這一精神,1928年的奧運會開始了點燃奧林匹克聖火的儀式。從那之後,4年一屆,火炬傳承,再也沒有熄滅過。
奧運會上從來不缺感人的故事,有榮譽有失敗,但正如它最初所傳承的精神,也正如顧拜旦所說:
“先生們,請牢記這鏗鏘有力的名言。對人生而言,重要的絕非凱旋而是戰鬥。”
對於全紅嬋,也是一樣。
人生的每一處,每一場遭遇、每一次苦難、每一個幸福時分,又何嘗不是一場奧運比賽呢?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只是妹妹奪得了一次金牌凱旋”,更是在比賽背後,她對母親的愛和笑對生活苦難、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