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好圖用作善意分享。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當刪除。連絡電郵: geegeelooloo@gmail.com

1/15/17

業障?假米?假新聞? 孰真? 孰假? (吉如站) (01/15/17)

01/10/17 網友提供: 塑料米”流入溫哥華餐廳和華人超市?

外觀又尖又長,掐不碎,捏扁之後還能複原!

從2016年下半年起,中國大陸流傳起“塑料假米”流入市場的新聞。也就是說,也就是說,大眾食用的可能不再是香噴噴的白米飯,而是被摻進了的〝塑膠米〞!但一眼看上去完全分辨不出。

現在溫哥華的大米也讓人無法放心了。 。 。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一段溫哥華瘋傳的視頻,是一個老香港大媽去溫哥華一家叫做食家的餐廳買了打包的生炒牛肉飯,聲稱買回來以後竟然發現裡面有假米,並錄了視頻:真的大米一捏就碎,假的大米外觀又尖又長,不僅沒辦法捏碎,捏扁以後竟然還可以卷回原來的樣子!樣子十分恐怖嚇人!

但是餐廳店主黎盛昌表示,餐廳所用的米是從本地供應商入貨,在泰國生產。又出示過去12月的入貨單,單上標明一包米的成本是30多元,合共用了超過60包米。他本人未見過假米,但如果要降低成本,大可以用較平的米。至於飯粒外觀不同,他說可能與飯煲內水份分佈有關。


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簡稱VCH)也向記者透露,已派衛生官員前往該餐廳蒐集大米樣本化驗,以查清真相。預計今日(1月4日)以後出結果。
如果真是假米的話,就說明假米已經混入溫哥華各大超市。此外,社交媒體上流傳兩張照片,有人聲稱在PriceSmart Foods佳廉超市購買的兩包泰國香米當中,發現懷疑假米。佳廉超市母公司Overwaitea集團透過電郵回覆稱,公司的食物安全小組已經展開調查程序,但他們暫時未收到相關投訴。



據《韓國時報》報導,這種〝假米〞的原料其實是由馬鈴薯、甜薯跟合成樹脂混合而成,也就是塑膠;這樣的塑膠米外觀與一般大米極為酷似,而且經噴灑了香精後,就搖身一變成了有米飯香味的大米了,如此魚目混珠,不法商人就能牟取暴利。
也有說法是,這種所謂的假米,其實是過期大米,在沒人要了以後拿回去拋光然後打蠟再重新裝袋!這樣利潤很大,拋光以後就可以賣到新米的價格。


這種假米對人體傷害極大,只要攝取三大碗這種合成米,就相當於直接吃下一個塑膠袋。印尼在米中檢出3種塑化劑,食用恐造成女性不孕流產,女孩性早熟、男孩女性化,且俱生殖毒性,長期食用還會導致癌症。
不論“溫哥華假米”事件是真是假,買米時多加小心肯定不會錯。
如何分辨〝塑膠假米〞

1、測試米的密度


塑膠米的密度跟真米肯定是不一樣的,當你把兩種米放到水中用力攪拌後,漂浮在水面上的就很有可能是塑膠米,而沉在水底的才是真正的好米喔!

2、燃燒它來判斷氣味


用火焰燒塑膠米時,你可以聞到一股薯類跟塑膠的味道,如同燒塑膠袋的臭味!所以用燃燒的方法是最能確切分辨的了!

3、是否會發霉


在研磨器上把米粒捣碎,然后把它放在一般的环境中;几天之后,真正的米会发霉,而塑胶米则不会有任何变化!

4、注意洗米时的残留物


如果在洗米或煮米時,你發現水面上有一層淺淺的奇怪殘留物,那就一定要小心,它說明這批米可能有問題!


01/15/17 另外網友又提供臉書「文青別鬼扯亅如下: 「業障、假米、假新聞」:

今天自由時報引用BBC的報導登出一則新聞表示,奈及利亞查獲了一批塑膠假米。而如同往例,網路上又在台灣瘋傳了。

關於這則新聞的可信度,Lin Bay好油立即寫了篇文章抨擊,值得一讀。同樣的,先前這樣的假新聞從亞洲開始傳開時,文青別鬼扯就已經出來指正了。

另外更早之前,網路也曾出現過用紙、做的假米的假新聞,我們也都指正過:

https://www.facebook.com/agritruth/posts/1846709058873845:0
https://www.facebook.com/agritruth/photos/a.1526400194238068.1073741828.1526178950926859/1695792810632138/?type=1&theater

其實要辨別這些新聞的真偽,真的非常簡單,只要用簡單的常識即可判斷。大家想想看,用紙、塑膠做假米的成本有多高?作假本身就是要節省成本,商人會用成本更高的方式來作假嗎?當然不會!這就跟白肉雞全雞才200元,雞農當然不可能拿每單位至少要400元的生長激素來打一樣。

另外,國內媒體也真的很爛,BBC亂報,媒體記者也不查證,就跟著傻傻亂報一通。

請問,傻傻的BBC簡稱為??

若去仔細孤狗一下就會發現,這則新聞最早從奈及利亞當地的媒體 Vanguard News出現:

http://www.vanguardngr.com/…/customs-uncover-plastic-rice-…/

但這項消息才剛登出,許多奈及利亞鄉民就留言懷疑新聞的真實性。且Vanguard News的報導也說了,更早之前當塑膠假米新聞開始流竄時,這位拉格斯海關關長馬穆杜(Haruna Mamudu)才鄭重向Vanguard News表示,塑膠假米的新聞是子虛烏有。如今這位愛出風頭搶版面的Mamdu卻又跳出來說,他查獲一批疑似用塑膠做的假米。這不就擺明了在鬼扯嗎?!

此外,當塑膠假米消息在非洲亂傳時,迦納政府食品藥物管理局同時發出聲明,並未有任何塑膠假米的事證出現,請民眾不要胡亂聽信謠言。
https://www.ghanatrade.gov.gh/…/there-is-no-plastic-rice-on…

換句話說,整件事都是非洲亂傳,BBC亂報,台灣記者亂抄,而台灣的FDA持續裝死、不出來澄清所導致的。
寫到這裡,不禁悲從心來。連迦納政府都會出來澄清食安謠言、讓民眾安心了,台灣每天一堆鬼扯食安謠言散佈來散佈去的,我們的FDA好像都能無動於衷、不為所動,真的是超強的。

假米新聞一直亂傳---

自由評論網 > 媒體

2016-12-22 15:22
Lin bay 好油》這裡有批塑膠假米好便宜

其實網路上的影片就只是一般塑膠粒廠的製作塑膠粒的程序,如果沒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就很容易被這種剪輯的影片所唬弄,然後先天下之憂而憂,開始幫忙無償宣傳,希望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要吃到塑膠米。其實喔,要是大家知道塑膠粒原料的價格,搞不好就會期待返家種植的米會長出塑膠粒了。

BBC 報導說,奈及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入境的塑膠米,還逮捕1名嫌疑人,奈國海關官員懷疑這些塑膠米來自中國。。(圖:截自BBC)

引用的 BBC 報導說,奈及利亞查獲一批102袋走私入境的塑膠米,還逮捕1名嫌疑人,奈國海關官員懷疑這些塑膠米來自中國。BBC也直接使用了「塑膠米在奈及利亞被查緝」的斗大標題,報導中也提出兩個為什麼懷疑是塑膠米的原因:

1. 米煮了之後很黏
2. 聞起來有化學味

對了,報導還說這些塑膠假米製作相當精良,以手觸摸幾乎和真米沒有兩樣,卻能聞出淡淡的化學味道。

這不是廢話嗎?這是真米的圖片,硬被說成是假米,真米看起來當然像真米啊,難道有人照鏡子的時候會覺得鏡子裡不是自己嗎? 有趣的是,12月13日有一些媒體報導說,奈及利亞的海關負責人Mamudu Haruna要求,要小心走私的過期白米。這是因為奈及利亞由於國內米價飛漲,不少人開始走私白米進奈及利亞販售,而海關也封鎖了六個涉嫌走私違禁品的倉庫,只不過才過10多天,走私米就變成了塑膠米了。

報導說這些塑膠假米製作相當精良,以手觸摸幾乎和真米沒有兩樣,卻能聞出淡淡的化學味道。

米的化學味?
當過兵的人就知道,新訓中心提供的米都很爛,吃起來一坨坨的黏在一起,菜鳥剛當兵時,這些爛米就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震撼,同時開始感恩正常米的美味。不過,在筆者的人生經驗中,軍中的米還不是最難吃的,七八年前去教召時,其他人看到我的伙食都正常完食,就好奇問我,這麼難吃的東西你吃的下去喔? 我當時回答:
這比學校的營養午餐好吃多了,學校的營養午餐才是豬吃了會流淚的等級。

軍中用的舊米除了煮起來黏糊糊的之外,有時還會有股奇怪的味道,有人說是柴油味,有人說是說這是官商勾結的產物,才會看起來這麼黃,還有人宣稱這是特調米,是要讓新兵吃了人就變得乖乖的。一堆人困在軍中沒事做,只好切換成謠言生成器模式,散布各種奇怪謠言。事實上,米當然有最好的賞味期,就算再好的儲藏設備都沒辦法讓米不變質,更何況是不好的儲運狀態呢?
米除了澱粉以外還有蛋白質跟脂肪,而這兩種成分會隨著時間逐漸分解,產生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經過空氣的氧化後,就容易形成小分子的酸、醛等物質,自然就會改變米的性質,同時產生令人不舒服的味道。這大概就是聞起來會讓人以為是「塑膠米」的原因,但其實這看起來更像米因為保存不好而變質的怪味。

謠言最美,媒體相隨

大概從前年開始,就有各種塑膠米的網路謠言開始流傳,一下是越南製,一下又是中國製,搞得假米好像國際市場不知道多大一樣,大家都在做,真是太可怕囉!!!

不只文字,網路上更有影片製作假米的過程,這些文字跟影片就在Line的長輩群組開始瘋傳,我們這才發現,Line的功用挺多的,除了日常的連絡以外,謠言散佈沒有它都謠不起來了。這幾天連「PS手把的搖桿的塑膠皮是狗鼻做的」這種謠言都出現了。

不過,謠言也是會進化的,畢竟塑膠米太假了,很容易穿幫,於是網路上就開始出現假米是用番薯、馬鈴薯澱粉加入合成樹脂製成,長期食用恐會致命或嚴重損害消化系統,一旦有這類新聞出現,記者只要再找個毒物科醫師評論一下,反正什麼東西吃多了都會死,毒物科醫生怎麼說都不會被打臉,謠言就形成了,去年鬧得沸沸揚楊,還搞到農糧署得出來澄清,果然這些毒物科醫師或研究員真是最佳的謠言代言人啊!!!(蓋章認證)

但謠言實在不容易被消滅,就算每次都會有熱心的網友破解,但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出現不同的版本開始流傳,不過這些謠言都有幾個標準程序:哪個官方單位查獲、如何製作假米、媒體報導。

這種假米的謠言都散佈好幾年了,現在媒體又來發這種奇妙的新聞,只能說,民眾對中國生產的食品沒有信心,只要任何謠言都往中國塞,可信度就增加,定期就來一個中國塑膠米輸出到其他國家的假新聞,一路從東南亞、南韓、奈及利亞...。沒想到,中國的假米輸出產業就這樣被謠言吹捧成具跨國市場的世界級產業!

媒體當然不會什麼都懂,但至少要扮演好新聞守門員角色,新聞內容也沒看到任何平衡報導的部分,就算要直接翻譯國外的新聞,至少也該有基本的檢視與篩選能力吧?

流言止于智者, 始於記者。